第二课课后挑战

所属课程: 人工智能大变革(16星期,32课时)

*峻熙

1025岁

发布于:03-19
浏览数:29

1. 血红蛋白结构的发现:

  • 高度相似性:人和猪的血红蛋白在整体三维结构上极其相似,均由4个亚基(2α+2β)组成,且血红素结合位点和氧运输功能的核心区域几乎完全保守。例如,两者的α链和β链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超过85%,关键氧结合位点(如His87、Val98等)完全一致。

  • 细微差异:主要差异存在于非功能区的氨基酸替换(如β链中某些表面残基的差异),这可能影响氧亲和力或分子表面电荷分布,但对整体功能影响较小。

2. 对蛋白质3D结构的感受:

  • 远超想象的复杂性:蛋白质的折叠并非简单的“线性→螺旋→折叠”,而是通过氢键、疏水作用、二硫键等多重作用力动态形成精确构象。例如,血红蛋白的β链需精确折叠以形成与α链的互补界面,稍有偏差可能导致功能丧失(如镰刀型贫血症)。

  • AlphaFold的革命性意义:传统结构解析需耗时数月甚至数年(如X射线晶体学),而AlphaFold能通过序列预测结构,精度接近实验水平。例如,其对血红蛋白的预测与实验结构RMSD(均方根偏差)小于1Å,极大加速了跨物种比较和药物设计。

3. 人与猪血红蛋白的生物学启示:

  • 进化保守性:血红蛋白的保守性揭示了哺乳动物共同祖先的分子遗产。猪与人类的分化约8000万年,但关键功能位点仍保留,说明自然选择对氧运输系统的严格约束。

  • 实验模型选择的基础:心血管系统的相似性不仅源于解剖结构,更源于分子层面的功能一致性。例如,猪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的氧解离曲线高度重叠,使其成为人工血液替代品研发的理想模型。

4. 蛋白质隐藏的“秘密”与思考:

  • 结构决定功能:血红蛋白表面看似无序的Loop区可能参与别构调节(如BPG结合调控氧释放),而传统序列分析难以发现这些动态特性。

  • 跨物种应用的潜力:猪血红蛋白的微小差异(如β链第4位Glu→Asp)可能成为基因编辑靶点,用于优化异种器官移植中的免疫相容性。

  • 生命统一性的震撼:从分子层面看,人与猪的差异远小于直觉认知,这挑战了传统物种界限的划分,也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伦理和技术的新视角。

 

 

 

你还没有登录,请先登录注册
  • 还没有人评论,欢迎说说您的想法!